![]() |
神舟十四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牵手”多项自主技术护航
2022-06-06 |
中国科协发布30个重大科学问题 揭示科技创新趋势
2022-06-28 |
“中国天眼”重大发现背后 两大关键系统“点睛”
2022-06-16 |
中国领衔以地球观测技术赋能亚洲大洋洲区域发展
2022-06-21 |
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升级 新增台风概率预报强降水时间和暴雨邻域概率预报
2022-06-08 |
新量子技术可将黑洞看得更清楚
2022-06-06 |
![]() |
“探火”一年间 天问一号有何收获?
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北部低地的乌托邦平原区域行驶1年多的时间,累计行驶近2000米,获得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探火”一年,天问一号有何收获?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深空探测将走到多远? 2022-05-26 |
远望3号船赴太平洋执行第100次海上测控任务
5月26日9时许,远望3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2022-05-27 |
![]() |
8830米!为什么要在地球之巅建气象站?
5月4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原纪录为8300米,4月20日在珠峰北坡架设),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同时也意味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 2022-05-04 |
水星空间环境中存在东向环电流
记者5月17日获悉,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学者与瑞典于默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合作首次发现,水星空间环境中存在着东向环电流。这一发现更新了人们对水星磁层电流体系的认知,对认识水星空间环境、科学探测水星以及比较理解地球宜居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2022-05-20 |
祝融号遇强烈沙尘天气 进入冬季休眠模式
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进入冬季,天气白天最高气温降至零下20℃以下,夜间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0℃,到7月中旬火星冬至前后,气温还会进一步下降。为应对沙尘天气导致的太阳翼发电能力降低及冬季极低的环境温度,按照设计方案和飞控策略,火星车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 2022-05-20 |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
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 2022-05-19 |
国产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
5月17日,备受关注的“吉祥鸟”AC313A直升机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AC313A直升机是为满足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在AC313直升机基础上自主研制的新一代13吨级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 2022-05-19 |
月壤中首次成功培育出植物
《通讯·生物学》杂志5月12日发表一项太空生物学实验,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在月球上生长的可行性,表明与在地球火山灰中相比,拟南芥植株在月球土壤样本中的生长速度较慢,并表现出更多应激迹象。这些月壤是阿波罗任务中收集的样本。 2022-05-17 |
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首次“露面”
北京时间5月12日,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多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见上图,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供图)。 2022-05-13 |
天舟四号“发货” “太空快递”送达
北京时间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二次发射任务,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20次飞行。 2022-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