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故事
“诗情画意”的背后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8月11日09:51

2006年,我走出校园,选择与气象相伴。那时,我对行业气象还一知半解,充满了想象。时光飞逝,我渐渐明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四季轮回,对我而言,并不只意味着诗情画意。

它变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抽象数据和符号。温度、降水、蒸发、日照甚至天空中五彩的云霞,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学名:这叫积雨云(CB),那叫高层云(SC)……我不仅要准确把握它们实时的状态,还要熟悉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所有的观测项目还都是人工操作。最初,我的工作单位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数据参加全球交换,需要每24小时观测。第一次自己值夜班,整个气象局大院里只有我一个人。夜里一两点,我不敢走进观测场,但气象观测有着严格的时效性,只能硬着头皮往外走。

狂风暴雨的夜晚,我蹲在自记雨量器旁,盯着迹线上升。达到20毫米降水时,我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值班室,5分钟内发报,然后重新回到观测场继续蹲守,到了50毫米时,还要发报。

有时,为了量取冰雹的最大直径,我还要顶着铁盆在观测场捡冰雹。

农村田埂里长大的我,并没有觉得这些算什么苦,也没掉过一滴眼泪。

直到2008年冬天,我当了妈妈,尽管有5个半月的产假,但预产期前一天我还在值班。孩子2个多月时,接到单位“回来值班”的通知,尽管觉得委屈,但家在外地的我,还是抱着孩子含泪回到了单位。当我走进值班室,看见50多岁的老同志依然坚守岗位时,满心的委屈一瞬间化为乌有。

带孩子值夜班的艰辛,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早春的深夜寒气逼人,值夜班需要裹紧羽绒服。一岁多的女儿发着高烧,睡在值班室的小床上。而我在离办公楼70多米的观测场,正读完数据往回走,远远看见办公楼前的身影像是我的女儿。快步冲了过去,发现孩子只穿着一条纸尿裤,光着脚,看到我后她哭喊着跑了过来,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决堤般往下流。其实,心中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老一辈气象人的精神,却又不断鼓舞着我前行。

如果有人问我,十六年的气象生涯最大感触是什么?

我想,是骄傲和自豪,因为我能顽强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磨难,也能十六年如一日地执着坚守,更骄傲的,其实是气象事业不断的蓬勃发展。一代代气象人栉风沐雨,在追求“准确、及时、创新、奉献”中,把个人的价值融入气象事业的建设中。

花开花落,岁月更迭。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气象事业高速发展,而我也在不断地成长蜕变,唯一不变的,是心中的那份热忱。

(作者:马锦菊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