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故事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郭安红:闯出为农服务新天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12月06日08:45

作为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理事、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专家组成员,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安红,一年到头都是绷着一根弦,不是忙着做业务,就是忙着做科研。

1999年,郭安红从兰州大学博士毕业,来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进行干旱防御综合技术研究。2007年,郭安红决定走出“舒适区”,应聘国家气象中心农业病虫害方面的专家岗位。“我想闯出一番新天地。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看自己能不能把科研和业务更好地结合起来。”郭安红说。

初来伊始,原本擅长写论文的郭安红,却对如何制作业务服务产品“犯了怵”。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郭安红学会了将科研知识和业务融会贯通,并在以后的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找到了乐趣和更大成就感。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一环。随着工作深入,郭安红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农业气象服务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可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她撰写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病虫害气象风险分析专题报告多次被“两办”刊物采纳。

“农业气象服务积累了许多数据,我就想着把这些数据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客观、更准确、更定量化的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并把别人好的方法吸纳进来。”郭安红告诉记者。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建立相关预报模型,使其更广泛地服务农业生产活动?喜欢琢磨的郭安红从蝗虫和气象的关系入手,研究其他病虫害与气象的关系,率先提出病虫害发生气象预报的技术理论体系,并建立气象适宜度综合指数预报模型。目前,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业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郭安红不止步于此,依然在不断思考和探索。针对实时化、动态化农业气象灾害中短期预报预警的业务需求,如何将低温冷害、干热风、农业干旱等16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成自动化、定量化产品?从2014年开始,郭安红尝试利用精细化、数值化的预报资料,初步形成基于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农业气象灾害中短期预估技术。

后来,随着智能网格预报的不断发展,郭安红与团队通过结合智能网格气象要素预报与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形成了目前5公里格点、逐日滚动发布的未来1~10天的精细化、动态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于农业生产。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全球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农业防灾减灾任务重,中国气象局党组特别重视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国家气象中心分别成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专班和病虫气象预报和防控专班,郭安红均参与其中,一直跟踪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为农业生产和农民丰收保驾护航。

(作者:张明禄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