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故事
“十四冬”呼伦贝尔赛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组副组长徐玉强:“内幕资料”的揭秘者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3月04日09:04

“2月20日66篇,截至今日(21日)77篇”。看着气象保障媒体报道统计表中节节攀升的数字,呼伦贝尔赛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组副组长徐玉强不禁微笑起来,心里升起些许自豪。

“十四冬”期间,徐玉强已经保持高强度的特别工作状态一月有余。从新年前的滑雪登山比赛、火炬传递,到年后的开幕式及决赛赛事,他一直在前方和后场之间来回切换,不是在前方搜集素材、撰写稿件,就是在后方整理素材、完善成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都满满当当,十分充实”!

2月1日,“十四冬”滑雪登山项目混合接力比赛在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进行。徐玉强和宣传组的同事准确挖掘到“天气预报结论使比赛推迟了1小时”这一宣传点,他们通过采访滑雪登山项目赛事管理者、起点裁判长和赛区气象台负责人得到第一手“内幕资料”,第一时间撰写出稿件《滑雪登山推迟1小时开赛?原因找到了!》,被多家媒体刊发,让更多人知道了冰雪赛事背后的气象保障故事。

“雪上项目靠天吃饭,空中腾空转体的项目都是高危项目,怕风!所以很依赖气象保障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冬运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扬在扎兰屯赛区对气象保障人员说。

为此,呼伦贝尔赛区气象科普宣传团队结合天气实况和气象预报工作,接连撰写出多篇稿件,为读者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宣传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滴滴滴……”工作群里信息接连闪烁,同事随手发的一张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中是一个像手机一样的东西。在气象部门工作多年的他居然也不认识这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必须挖一挖。给大伙儿讲讲咱们的新技术、高科技!”经过了解,他得知了这个“小不点”原来叫“穿戴式多功能袖珍手持气象站”,能在空间狭小的地方监测多种气象数据。半天后,一篇短小精悍的气象设备科普小作文新鲜出炉了,因为贴合场馆需求、文笔欢快流畅,文稿很快被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和转载。此外,“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方舱)”等多项气象“黑科技”在各大媒体上“露脸”。

“每当一个新的转发链接出现,就有更多的人关注到气象保障工作,也意味着科普宣传人员要快速转向新的视角和宣传点,不能停步。”徐玉强介绍道。

“日行两万步的短视频末尾加个提示吧,就写‘普通人每日走六千至一万步即可,要注意锻炼强度哦’。”2月20日,宣传组视频制作团队新出了一期《日行两万步》的“探班日记”,内容新颖,以小见大,通过步数反映出气象工作人员的保障工作强度。“但我觉得不够完美,需要在个别语句表述、专业名词等方面严格把关。每当审核作品时,我的脑海里就会闪现‘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等词语,不过,为了准确讲述故事、传递专业知识,我就得使劲儿挑毛病,不能贻笑大方。”徐玉强讲述着日常工作的有趣花絮。

而在此之前,他在2019年就参加了“十四冬”夏季比赛项目(滑轮+射击和滑轮比赛)的气象保障科普宣传工作,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从编制气象综合保障方案中的气象科普宣传分方案,到现场人员组织和具体工作落实,他都一一参与,不断将纸面上的文字变成现实中的工作。

(作者:王祯晗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