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3、2、1,起飞!”近日,在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胜利村的150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内,在植保无人机操作员于兹梁和同事的操控下,3架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均匀地播撒颗粒肥料。
“现在天气晴好,风力不到3级,利用无人机播撒一袋肥料只需要30秒左右,而且撒得均匀,对小麦生长非常有利。”于兹梁说。
近年来,无人机逐渐成为种植户们青睐的“新农具”。2018年,于兹梁加入到操作员的队伍中。
由于植保无人机喷洒的药物雾滴粒径较小,药液易产生飘移与蒸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飞防”作业有着较大影响。于兹梁表示:“一般风力超过3级,温度低于10℃或者空气湿度小于10%,我们就不飞了。温度或者湿度过低,即使成功喷洒,也容易因为蒸发导致药效不佳。”
与于兹梁主要在青岛市内及周边开展植保作业不同,来自辽宁的无人机操作员陈松常常要跨区作业:每年二月从河南开始,一路向北到山东、河北给小麦打药,五月中旬到东北庄稼地,八九月转战新疆棉花田,之后再奔赴海南果园。每一年,陈松差不多要走过大半个中国。
“跨区作业更要提前看天气。”不仅因为要提前打点行装,还因为植保无人机作业通常根据庄稼面积和作业片区、时间等进行收费,如果到了地方因天气原因无法作业,哪怕耽误半天,对远道而来的无人机操作员们也是不小的损失。因此他们已经养成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
此外,不同目的的“飞防”作业对气象条件也有不同要求。“比如由于药性不同,通常杀虫杀菌作业要在小于3级风速的条件下进行,而除草剂作业则要小于2级风速。”陈松说,“此外,到了夏季,为了避免高温使药物蒸发,一般气温超过 30℃就不再开展作业了。”
如今,五月将至,小麦也将迎来拔节期和抽穗扬花关键期,于兹梁忙着给小麦“一喷三防”,而陈松也即将前往东北开始作业。
(作者:刘丹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