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云海
走进“海上实验室” ——随“中山大学”号科考记行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2月18日08:48

我国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以下简称“中山大学”号),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兼具探测、取样、实验等多项科研功能,被称为“海上实验室”、海洋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可“上天入海”的综合实验室。

这艘世界一流的科考船,既是面向全球海域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海上移动育人基地”,还是下一步开展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的开放平台。6月10日,“中山大学”号从珠海进南海,经台湾海峡入东海到上海,航程约900海里。此次航行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组织,来自国家气象中心、浙江大学以及中山大学师生共计25人参加本次科考。我有幸作为科考队员之一,和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选派的另一名同志一起,参加了“中山大学”号海洋科考船,对海洋气象预报、海洋气象导航进行海洋科学考察。

10日晚上,我们的团队成功在船上安装气象导航服务的业务软件,为此次航行保驾护航。傍晚时分,推开甲板门,“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映入眼帘的是粉色绸缎一样的天空。

台风海洋团队在驾驶室部署CMRC-SC船端系统 图/宋佳凝

蓝明华船长告诉我们,中山大学号是一艘配置高、能力强,创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现今,这艘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更是在科考、教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工作中发挥作用。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技术探测部陈立桐、范祥老师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船上的现代科研设备。

6月12日上午,参航人员动员大会召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于卫东表示,希望以本航次为纽带,促成更多跨学校、跨院系合作。船上的安全设施配备十分完善,下午,全体举行了海上消防救生演习。当晚的第一堂“摇摆课堂”,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魏天骐老师讲述了神奇的类脑机器人强化学习,蓝明华分享了“中山大学”号2022年12月科考航次经历,浙江大学周雨迪老师介绍了桥梁工程。报告里所讲述的气象部门预报寒潮过程造成的海上大风大浪,其精准程度让船长记忆犹新,也让我感触颇深,觉得受益匪浅。

6月13日,第一天的观测工作结束,今天的“摇摆课堂”,中山大学胡正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学科交叉微课,蓝明华分享了南极科考见闻与台湾海峡航行经历。随后举行了“逐梦海天、唱响未来”文娱晚会,来自各个地方的伙伴,聊着天南海北的故事,真希望这一刻过得慢一些。

15日,大家已经熟悉了船上的生活。在这期间我采访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对预报的业务需求,并和我们的预报做了对比;和船上的带队老师、教授聊了聊交叉学科的可能性;也和年轻的同学们交流了思想。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16日17时,“中山大学”号靠泊长兴岛江南船厂码头,本航次圆满结束。

分别的时候天空是粉色的,伴着海豚嬉戏,大自然送给我们一幅绚丽的离别美景。通过实践,我更加了解到了每一次预报多么重要且神圣。作为随船科考队员,我亲身感受到,随着智能化远洋导航业务运营平台在“中山大学”号顺利安装,海上气象要素预报得以实时监测和评估。此次航行过程风速预报、降水预报和海雾预报都十分准确,赢得了船员的一致好评。

(作者:宋佳凝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