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云海
《独行月球》:天地大对撞 气候大变迁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1月16日08:13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唐代诗人王勃在登上滕王阁时发出如此感慨。电影《独行月球》里有添加浪漫色彩的科幻,在月球上,一人、一袋鼠在那里待了很久。观众如电影中的地球居民一般,时刻为独孤月的境遇揪心。

这个故事始于何处?一颗名为“π”的陨石向地球砸来,原先企图用月球阻挡住这位“不速之客”的月盾计划失败。大块的陨石坠向地面,造成美洲、非洲板块断裂,引发的海啸导致很多陆地被淹没。内陆城市也未能幸免,火山喷发带来厚厚的火山灰,笼罩着各个角落,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标。太阳被遮挡,温度降低,动植物难以存活。为了生存,人们躲入地下城,能源匮乏,生活困难。

地外物体撞击地球的发生频次比我们想象得更高,不过像电影中那么大的陨石确实少见,最为人们熟知的假说大概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为什么陨石撞击地球会导致恐龙灭绝呢?显然不可能是一颗巨大的陨石,精准地砸中了每一条恐龙造成的灭绝,毕竟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幸存了下来。

近期一篇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指出,发生在6000多万年前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的尘埃可能是恐龙大灭绝的原因。通过墨西哥一个陨石坑采集的岩石样本,研究人员发现其中有很多硅酸盐微尘小颗粒,这可能说明陨石撞击产生的微小颗粒长期弥漫在空中,遮天蔽日,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大大抑制。于是植被凋零,食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这些尘埃在大气中停留了15年,气候变冷,全球气温下降多达15℃,给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影片中,大气里的尘埃缓缓沉降,空气质量提高,气候也逐渐恢复,人们最终搬回地面生活,可恐龙的足迹就停留在了白垩纪。如果再碰上一回π陨石,人类是否有招架之力?对此,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法——用核武器提前将陨石击碎,有碎块仍飞向地球的风险;派飞行器把陨石“送走”,对于体积较大的可能无能为力;目前研究较多的解决方案是动能撞击,即用飞行器撞击,改变陨石的运动速度,偏转运动轨道。

2022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一个航天器,撞击距离地球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成功改变了该行星的运动轨道,验证了动能撞击方法的可行性。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看似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从统计学角度,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为此,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是赓续人类文明的必要举措。

2023年10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中国科协年会上介绍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十大工程时称,我国将首次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我们将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从认为陨石降落是不祥之兆,到开启小行星撞击的防范工作,这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文明存续的一大步。

(作者:龚昕宇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