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专题>解读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③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影响显著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1年11月01日08:06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 孙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毋庸置疑的是,自工业化以来,人类的影响已使大气、海洋和陆地持续变暖。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一直是IPCC历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从第一次评估报告到第六次评估报告,随着科学界对气候系统变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程度的评估信度也逐渐提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孙颖表示,这种认识的加深得益于观测资料的增加、气候模式性能的改善以及归因方法学的改进。

  评估变量更全面 内容更系统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基于全球最新的观测和模式结果,用一章的内容系统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冰冻圈、海洋、生物圈以及气候变率模式的影响。

  孙颖表示,与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此次评估的变量更加全面、内容更为系统。评估的成员不仅包括传统的气候变量,如气温、降水等,还增加了生物圈等其他圈层变量,从而减少了对单一变量评估带来的不确定性。

  此次报告采用了参与第六次国际气候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气候模式。与第五次(CMIP5)的模式相比,CMIP6增加了更多的试验,从而使不同人为强迫因子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被认识和量化,使得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得以加深。

  在气候系统的不同圈层,包括大气、海洋、冰冻圈和地表气候变化等指标的变化中,均可检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影响与模式模拟和基于物理机制预期的理解相一致。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使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这一评估结论的信度在第六次评估报告里面进一步提高。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信号愈发清晰

  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与工业化前(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09℃。孙颖表示,由于对不确定性理解的改进以及持续的变暖,第六次评估报告可对自工业化革命以来的变暖进行归因,而第五次评估报告只能对1951年以来的变暖归因。换句话说,人为信号的检测从第五次评估报告的1951年提早到了1850年,明确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由于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人类活动的信号愈发清晰。“但将观测到的变暖归因于某种特定的人为强迫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孙颖补充道。

  此外,与1951-2012年相比,1998-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升温速率存在一个短暂变缓的现象。孙颖解释说,升温变缓是暂时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太平洋年代际变化以及太阳活动和火山爆发的变化部分抵消了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表变暖趋势。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热含量仍在持续增加,表明整个气候系统是持续变暖的。

  2012年之后,全球平均气温急剧升高。数据显示,2016-2020年这五年至少是自1850年有仪器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对降水也产生了不小影响。孙颖表示,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很可能影响了大尺度的降水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陆地降水的增加中就检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人类活动还影响了湿润的热带和干燥的亚热带之间纬向平均降水差异的增加,1979年以来南半球夏季降水在高纬度地区增加和在中纬度地区减少都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多发频发的态势。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和大多数大陆极端冷事件和极端暖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强迫。近几十年全球陆地强降水加剧也可能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孙颖表示,由于最新的CMIP6检测归因模式比较计划资料的使用,第六次评估报告对于大尺度极端温度的变化归因更明确,指出温室气体强迫在极端气温变化中占主导作用,而在极端降水的变化中,温室气体的作用也可以在一些指标中检测到。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进一步明晰

  相较之前的评估报告,第六次评估报告进一步明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气候系统的多个圈层中检测到。

  在冰冻圈,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北极海冰损耗的主要驱动因子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孙颖指出,尽管模式对北极海冰平均状态的模拟存在很大差异,但所有CMIP5和CMIP6模式都再现了近几十年来海冰范围和厚度的缩减。

  此外,北半球1950年以来春季积雪的减少也与人类活动有关,CMIP6模式比CMIP5模式更好地再现了北半球积雪的季节变化周期。同时,人类活动也很可能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几乎普遍发生的冰川退缩的主要驱动因子,比如过去20年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很可能是受人类活动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含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极可能是人类活动。孙颖表示,综合考虑冰川、冰盖表面物质平衡和热膨胀的贡献,人类影响至少是观测到的1970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主要驱动因子;而观测到的海洋热含量的增加已经延伸至深海,工业化以来(1850-2014年)海洋上层(0-700米)、中层(700–2000米)、深层(>2000米)分别吸收了58%、21%和22%的热量。此外,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海洋盐度,主要表现为20世纪中期以来海洋表层和次表层盐分低的区域变得更淡,而盐分高的区域变得更咸。

  在生物圈,同样检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洋酸化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关系密切,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能导致植物生长施肥效应增强等。

  孙颖指出,更多的证据和更新的资料均支持了人类活动是工业化以来大气、海洋和陆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这让我们对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我们把握未来方向、采取行动和选择应对方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美丽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