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专题>2022两会>气象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徐玖平:推动开展公民应急素养教育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3月06日15:42

  暴雨、大风、寒潮……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面对灾害性天气,人们是否准备好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徐玖平表示,公民应急素养亟待提升。

  徐玖平及其团队通过一项样本达3327人的网络调查发现:只有20%的被访者“清楚地知道在人潮拥挤的地方灾难发生时该如何表现”;认为自己在紧急的情况下,能正确准确沟通的只有18.6%;有家庭防灾准备的只有11.5%;认为自己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训练,能在自然灾难中保护自己的比例仅为24%。

  徐玖平建议,我国应急科技和应急装备发展日新月异,但公众应急素养仍有很大差距,应充分推动开展公民应急素养教育,构建全民应急素养教育体系。

  “新时代的防灾减灾救灾观是‘尊重自然与积极主动’,既注重灾害预防、预测与评估,又要积极提升公民应急素养,以此在人类社会脆弱性上培养韧性社会。”徐玖平说。他建议加快应急素养教育立法,将全民应急素养教育纳入法律体系,使之成为受约束各方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就具体举措来说,徐玖平建议,要构建全民应急素养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公共文化机构为媒介、多主体联动。各主体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地震局、气象局、公安消防、科研院所、专业性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培养实践意识和能力,是大力开展应急素养教育活动的目标。徐玖平认为,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情景模拟丰富培育形式,让公众“不仅要成为生存者也要能成为支援者”。他建议政府资助公共文化机构打造智慧学习环境,运用AR和VR虚拟技术、游戏应用程序等为公民学习灾害知识提供仿真情境和沉浸氛围,使公众在游戏场景中体验和了解应急行动,在不断升级的紧急避难情景中形成实践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没有公众支持,应急教育乃至应急工作就做不了。”徐玖平说,政府层面应发布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全民公约,号召公众积极参与应急素质教育活动,掌握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常识,及时排除、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等,从源头防范化解灾难。

  同时,对于灾难事件发生后网络谣言易滋生,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散布不实消息等现象。徐玖平建议,应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强化自媒体运营商的把关作用,加强对舆论信息的系统监测,形成长效应对机制,防范灾难事件与网络舆论交互叠加、肆意传播,造成负面影响乃至二次伤害,影响正常社会秩序。

  (作者:刘钊 责任编辑:颜昕)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