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专题>2022两会>气象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银燕:加强气象能力建设 构建北方生态屏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3月11日08:06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经过调查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教授银燕建议,加强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兴安岭及呼伦湖流域气象保护工作。

  研究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呼伦贝尔气温和降水正在发生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重发且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其中,森林草原火灾频发、重发对构建北方重点生态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

  银燕认为,呼伦贝尔地区气象观测站点有限,大气成分、气溶胶、生态监测、云降水等气象探测设备有待完善。近年来,气象部门以生态建设与保护、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为重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动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兴安岭及呼伦湖流域水源涵养地气象保护工程落地,推进高分卫星中心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呼伦湖野外生态气象试验基地建设。目前,生态气象监测、试验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能力仍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银燕呼吁,加大对气象监测站网和生态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大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设备、科研投入力度,增强林区、草原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减少森林草原资源损失、增强北方生态屏障功能。

  以呼伦湖为例,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入21世纪后,呼伦湖面积持续缩小,周边湿地萎缩,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减少,生态问题凸显。有研究显示,气候暖干化,是造成呼伦湖湿地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北疆绿色长城”。随着全球变暖,雷击森林火灾发生比率上升,森林和草原生态资源保护难度加大,北方生态屏障的潜在威胁将长期存在。

  银燕建议,针对呼伦贝尔生态气象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建设,以大兴安岭北麓为中心,建设“大兴安岭地形云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示范基地”,以呼伦湖为中心,在新巴尔虎右旗建设“呼伦湖湿地生态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各种不同天气特征的试验和观测分析,为持续进行科学指挥和作业效果检验提供科技支撑,为呼伦贝尔生态保护和水质改善提供新举措。同时,加强高分卫星呼伦贝尔分中心建设,如建设高分数据预处理与管理平台等各项业务平台;提升高分卫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呼伦湖综合治理等领域应用能力,形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规范标准的卫星遥感应用业务,为呼伦贝尔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供坚实保障。

  由于人工影响天气在生态恢复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他和团队正在申请一项人工影响天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对呼伦贝尔地区成云致雨的机理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为构筑北方绿色屏障奉献一份力。

  (作者:简菊芳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