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多发频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巡查排险,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也重申了,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不能仅靠一方力量。但正如五指各有不同,攥成拳头尚需一番功夫,这一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领域广、指挥协同难度较大,如何才能充分凝聚各方力量?
贵州省桐梓县、织金县,江苏省响水县等地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已展开有益探索。其形成的机制、模式尽管具有属地特色,但仍能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先从它们的共通之处入手,大致有三种:
一是充分发挥气象先导作用,将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高度相关的机构合署于气象部门,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实现常态化驻点办公,为协同联动夯实组织保障。
二是在标准统一、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气象监测站网等防灾减灾项目共建共享,充分集纳各涉灾部门相关数据信息,并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可视化,为协同联动提供平台保障。
三是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县委党校培训班的必学课程,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将知灾避险自救的意识和本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协同联动筑牢思想保障。
这三项举措背后的逻辑正是“集约”。即统筹管理、信息、资金、人力等方面要素,以“降本增效”为原则进行统一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节约统一数据、流转信息、沟通调度的时间成本,并让资源和力量流向最需要它们也最能发挥其价值的地方。
“集约”背后的力量来自高位推动。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社会力量才能团结一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衔接好“防”“抗”“救”的责任链条。
先行先试,大胆尝试……桐梓经验、响水模式都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中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若是反过来将它们置于这一机制下审视,其高效协同联动的窍门也就呼之欲出——正如我们“团结”自己的五个指头并确保“劲往一处使”的窍门一样:
首先要有一个清明有决断的“头脑”,发出“攥指成拳”的有力指令;这一指令通过充满活性的“神经”传导至每一个“指头”;“指头”迅速聚拢,为了拳头握得更实进行深度磨合并相互支撑。
最后,这个坚实而富有力量的“拳头”,将会带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强大意志,迎向那些“复杂”“突发”和“极端”。
(作者:叶奕宏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