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际
受极端高温干旱影响——
欧洲“生命线”莱茵河告急 大旱之年河流如何脱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8月16日09:10

专家顾问: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蔡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建云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国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天军

在莱茵河中游的考布镇,有一个古老的水位测量站,任何进入莱茵河上游的船长都会参考这里记录的水位。截至8月14日,其水位刻度值停留在了一个危险水平——34厘米左右。而在莱茵河上游的宾根地区,水位下降后,一座通往小岛的石桥已经显露出来,几十年前沉没的驳船和小船也重新浮出水面。

虽然目前的水位尚高于2018年10月记录的最低值(25厘米),但根据德国联邦水路和航运管理局的数据,考布河段水位未来几天将下降至30厘米。

这非同寻常。通常情况下,莱茵河地区7月和8月是非常潮湿的月份,雨水多,水位也高。一般到10月,这里的水位才会降低,但今年为何如此异常?

 极端高温之痛

入夏以来,尤其是7月,全球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百年一遇的热浪肆虐欧洲,多地气温超过40℃。法国巴黎最高气温达40.5℃;葡萄牙、西班牙部分地区气温一度达到47℃;英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英格兰林肯郡康宁斯比日最高气温达40.3℃,为全英有记录以来最高值,英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发布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欧洲的热浪单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已造成1700多人死亡。

此次极端高温过程是在全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发生的。“近期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几乎绕地球一周,仅在印度附近地区发生明显断裂。南美洲北部和中非南部也处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蔡芗宁说,在欧洲,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同位相叠加,在大气晴空辐射、下沉增温、暖平流输送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

极端高温导致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发生“毁灭性的野火”,意大利、挪威等国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连数百年来以治洪为重的“水利王国”荷兰,也宣布全国水位达到历史低点。

事实上,不只是莱茵河,受持续干旱影响,意大利最长的河流——全长650多公里的波河,水位也降至70年来的最低水平;多瑙河、埃布罗河、隆河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有专家表示,从波河目前的状况来看,欧洲部分地区今年遭受的干旱可能是近50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副热带高压仍然维持强盛态势,西欧正在形成新的热浪,预计此轮热浪还将加剧并蔓延。数值模式预测也显示,目前干旱状况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持续,欧洲河流干涸或成为长期趋势。

阿喀琉斯之踵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230千米,流域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流经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

作为世界上内河航运最繁忙、最发达的航道之一,莱茵河干流分布着多个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对沿岸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欧洲的“生命线”。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洲河流每年为每位欧盟居民提供的货运总重超过1吨,河道运输为地区经济贡献约800亿美元。

随着莱茵河等河流水位不断下降,航运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也加剧了能源危机。此外,干旱正在破坏农业经济,并危及水生野生动物。

水路可谓欧洲的“阿喀琉斯之踵”。通常而言,只要水位降至40厘米以下,大多数运载煤炭等物资的大型船舶就难以通行。正常情况下,莱茵河的夏季水位大约为两米,但当前莱茵河部分河段水深已不足一米,大部分货船必须减少载重才能航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沿河大量工厂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足额的原材料,生产经营大受影响。重要水运枢纽考布河段出现持续低水位,可能激化欧洲能源危机。

目前,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水力发电量出现下滑,其中,法国水力发电量处于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西班牙处于近20年来第二低水平。英国已有数百万人被禁止为草坪和花园浇水。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称,欧盟玉米产量预计将比去年减少1250万吨,葵花籽产量预计将减少160万吨。

德意志银行研究部数据显示,2018年莱茵河考布河段10月水位降至历史低位,导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2%。而今年低水位更早出现,如果高温干旱情况持续,经济损失将更加严重。

 河流管理之策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显著变暖,对区域河川径流与水资源产生一定影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干旱地区的河川径流锐减,湿润地区的洪涝事件增多增强,河流水文的变化对区域生态平衡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受环境变化影响,在全球前200条大的河流中,约有三分之一表现出显著性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呈上升趋势的有19条,呈下降趋势的有45条。国际相关研究表明,就莱茵河而言,气候模式预估结果显示,如果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态势得不到有效缓解,预计到2100年莱茵河平均径流量将减少5%至40%。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欧盟在河流风险管理上积累了大量经验——

坚持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洪水风险管理并重。洪水控制并非国际河流管理的本源重点,而是从水生态、水资源管理入手,进行流域河流综合管理。在欧洲多个国家,防洪和水生态管理均属于水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且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占比更大。

建立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组织,比如“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明确管理职责与合作机制,协调各地建立监测系统和制定行动计划。成员国之间即时分享天气数据、水位水情数据等,是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及智慧防洪的基本要求。

不断完善流域管理相关立法。通过国家或区域立法、签署共同行动计划及合作条约、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是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比如“莱茵河流域洪水风险管理计划”。

流域各国权责明确、各司其职。欧盟国家必须严格遵守欧盟洪水指令、水框架指令、流域管理条例及所在流域的洪水管理计划。在流域管理过程中,各国根据所在区位条件明确工作目标和负责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水系丰富,许多重要河流跨越多个省份。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和珠江等流域星罗棋布,关系国计民生。在各流域,无论出现强降水还是高温干旱,都会对人民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些河流的径流量将发生哪些变化?如何科学进行河流风险管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已显得愈加紧迫。

数据显示,1956年至2018年,除长江流域外,我国其余的6条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国庆说:“为增强河流风险管理能力,需要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认识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然后在国家层面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地方、社区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进而实现社会和自然体系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整体提升。其中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在于如何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王国庆认为,具体而言,就要求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推算出未来干旱和洪水发生的频次、强度等,为流域制定综合性适应策略奠定基础。

专家提议,一是有效适应气候变化,需成立流域协同治理组织机构,完善流域管理体制,形成灾前、灾中、灾后的全周期系统规划、层级管理;二是以流域为单位,收集洪涝、干旱灾害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灾害发展态势、上下游灾情联系,完成灾害风险评估,绘制流域洪水干旱灾害地图和风险地图,为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作准备;三是根据流域管理目标,明确优先行动方案,起草和发布流域地区总体及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条例,明确具体应对措施类型,包括设定避免新风险的措施和减少已有风险的措施,增强流域空间弹性的措施,提升防洪抗旱和节水能力的措施,促成流域协同的措施等。此外,要考虑将水生态环境管理与洪旱风险管理进行整合,在防洪抗旱减灾的同时,关注与之有关的水生态恢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也要并重,完善应急机制,包括灾前预警系统、灾中反应系统、灾后恢复系统的建立。

(作者:吴鹏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