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发挥观测效益 夯实业务地基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7月22日08:05

编者按:今年以来,气象部门在全系统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加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强化政治意识、使命担当,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国气象报推出系列报道,从观测、预报、服务、科普等方面展现相关单位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综合气象观测是预报与服务的基础,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当前,2022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主题实践活动”)正在气象系统扎实推进。各级气象部门真抓实干,努力发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效益,全心全意观云测天,为开展业务夯实地基。

当好“哨兵” 助力防灾减灾

6月12日16时,一个线状强对流天气系统从北京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并在密云、怀柔等地形成快速发展的强回波。18时30分前后,这个对流系统形成清晰的中气旋和深厚、接地的强回波核心。这些危险信号表明,直径较大的冰雹已经形成。

在对流系统进入北京之前,气象部门就已经注意到冷涡云系的演变和上游地区雷达回波的发展情况,它的一举一动都在前线“哨兵”——雷达的监视之下。

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生命史短、局地性强、破坏力大,可能造成多种灾害。在监测强对流天气前行的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牵动着老百姓的安危,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为了高效捕捉强对流天气这种容易漏网的“小鱼”,气象部门研发出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ROSE2.0),新增龙卷、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4类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告警功能。技术人员结合ROSE2.0发出的告警信息,与北京市、区预报服务人员及时沟通,为此次冰雹成功预警提供有力支撑。

气象部门研发天气雷达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研究局地突发、快速演变强对流天气的自动监测识别技术;改进以雷达和卫星观测资料为主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实况产品,充分发挥重大装备在短时强降水、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短临监测预报预警中的突出作用。

除强对流天气外,针对台风、森林火灾、干旱等灾害,气象部门大胆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将监测“哨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风云四号B星快速成像仪增加按需观测模式,充分发挥观测效益。风云气象卫星提供的高精度产品,为分析台风强度、位置和风雨影响,监测预警森林草原火灾、干旱灾害定量监测提供科学数据。

FY-4B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到的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真彩云图(2022年7月1日9:15)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把握农业气象灾害风险 保障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安全,为实现“中国碗盛满中国粮”贡献力量,是气象部门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有力行动。

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精密监测,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一环。今年5月,国省市县一体化大宗作物分布遥感监测体系初步建成,高空间分辨率的冬小麦分布遥感产品首次应用于夏收粮食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为保障粮食丰收增添“利器”。

基于气象观测系统,各地农业气象观测保障粮食安全,不断取得突破——

河南气象部门初步建成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开展冬小麦长势、土壤墒情监测,积极构建智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支撑、高标准农田生态业务分析应用等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提升针对大宗粮食作物的气象灾害应对能力。

广西气象部门研发水稻冷害热害精细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与系统,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同步应用水稻冷害热害灾前预测预警、灾中监测、灾后评估,更好地指导水稻生产趋利避害,实现科学防灾减灾。

浙江省气象局开发的“天气罗盘”气象应用程序融入全省多地农业数字化场景。在“浙北粮仓”嘉兴,全市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要打开“种粮宝”“微嘉园”“浙农服”等农业服务App,便能基于位置实时获取气象监测数据。

浙江省气象局开发的“天气罗盘”平湖应用   图片来源:平湖市气象局

绿色护航 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仅体现在“避害”上,也反映在“趋利”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气象观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在不断对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中,气象部门逐渐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来自瓦里关、上甸子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风云三号D星等的观测数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气象部门开发了基于风云气象卫星的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预报系统,实现全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监测。

此外,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开展卫星生态遥感监测业务,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新疆气象部门研发应用“河湖长望远镜”等系列遥感监测产品;内蒙古气象部门聚焦特色需求,开展对沙尘、草地、矿山生态修复、农牧林业、能源生产卫星遥感特色应用;广东气象部门强化海洋监测;重庆气象部门开展长江、嘉陵江等水体监测……风云气象卫星常态化生态监测评估产品已覆盖植被、高温、城市热岛、干旱、水体、蓝藻水华、沙尘、积雪等20余个领域。

无论是助力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还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切实扩大观测覆盖面,全力以赴提高观测产品质量,让各级党委、政府和民众及时高效地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为防御气象灾害和助力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为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提供基础支撑。

(作者:吴鹏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