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可持续发展中国经验中国贡献系列报道⑤
气象数据跨界流动的中国智慧:深挖数据价值服务全球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2月16日08:06

  由北极圈而来的寒潮,可在整个北半球造成降温;在太平洋深处生成的台风,能够一路影响中国、朝鲜、韩国或日本。不断流动、无国界的大气,造就了千变万化的天气形势,而气象数据跨越国界的流动,则为预防气象灾害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信息系统的全球信息系统中心之一,也作为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的核心节点,中国气象局不断提升全球气象数据发现、收集、共享与服务能力,致力于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让来自全球的气象数据流动起来,到需要的地方去,为全球防灾减灾、减缓适应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价值。

  气象数据来源庞杂多样,实现气象数据有序流转共享,需要强有力的气象大数据中心。长期以来,中国气象局多措并举,推动数据“应传尽传”,实现“应收尽收”“应解尽解”,大力提升数据资源挖掘应用能力。当前,中国气象局通过5种主要渠道收集全球多圈层数据资源,年增量15.2PB、日增量41TB;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每日稳定收集8大类178种国际数据资源, 实现全球气象数据应解码尽解码,可用数据种类与数据量同欧美发达国家相当,每日数据量达3.1TB。这些数据经由收集、整理,又通过GTS与全球进行数据交换,日提供数据服务量1.1TB,每年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总量达400TB。

全球数据接收与服务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自2011年首次在孟加拉国落地以来,已覆盖亚太和非洲的大部地区,可提供12大类392种资料,每天播发数据量数百GB。在去年巴基斯坦暴雨引发洪水过程中,CMACast提供的气象数据解了当地“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风云气象卫星观测数据逐步通过合作共享惠及全球。2022年4月,南非出现极端降水,风云二号H星、风云三号D星持续监测服务南非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助力全球气象防灾减灾,获得南非政府肯定。

  收集与分发,只是发挥气象数据价值的第一步。长期以来,中国气象局致力于挖掘GTS交换的资料和产品的更多价值,进一步提升气象数据对全球监测预报服务业务的支撑能力。

全球数据资源

  2022年9月,经过长时间研究探索,中国气象局基于GTS交换资料新增72种数据产品服务业务应用,在降低数值预报误差、扩大卫星遥感监测范围、增强全球监测预报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新产品丰富了全球日值降水和温度资料,较明显地提高了全球强降水及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实时性,日暴雨监测时间由两天缩短至6小时。更多的卫星观测资料,填补了风云气象卫星的观测盲区,新解码的静止卫星数据进入业务后,与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协同,能保证全球静止卫星时空连续观测,有效扩大静止气象卫星的有效观测区域。

  (作者:刘钊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