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江山 ,如此多娇
——浙江江山“网格+气象”融入基层治理启示录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1月17日07:38

“要以优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持续探索气象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方法和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工作,真正发挥试点效益。”今年8月,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在浙江调研期间,深入全国首个县级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江山市,实地考察气象工作融入当地基层治理体系情况,听取试点工作汇报时说。

“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负责的初心使命。”2020年7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对江山等地“6·30”暴雨成功转移危险地区94户198名峡口镇大峦口村村民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省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将其纳入典型案例,号召全省学习借鉴其成功避险经验。

“通过‘网格+气象’,把‘十防九空’变为‘十防一空’或‘十防不空’,如今,江山大应急体系在气象牵引下,已然变成‘气象吹哨、其他报到’。”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前,江山市副市长徐骏结合基层防灾减灾经验说。

……

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治,则百姓安。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全市地形地貌复杂,是全省梅汛期暴雨中心之一。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的当下,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越到基层越密不可分,基层气象部门无疑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和坚实堡垒。

每年汛期,一人一格,穿行于山塘水库;一部手机、一双手,记录上报隐患灾情;一个喇叭、两条腿,有序转移和安置辖区百姓……这便是江山市网格员的工作日常。

江山“网格+气象”从何而来?其经验对全国气象部门有哪些借鉴意义?……观澜索源,近日,记者走进江山,一探气象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启示一

千条万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让群众受益减损是第一条

知屋漏者在宇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

2019年6月6日14时至7日8时,江山全市面雨量达194.2毫米,其中贺村镇莲华山达306.8毫米、耕读村达301.3毫米。全市88座小型水库有50多座溢流,443座山塘有300多座溢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洪水来了,端午节(6月7日)前的这个惊魂夜,让绝大部分村民都来不及煮熟粽子。93岁的贺村镇湖前村老人夏德爱回忆:“我这么大岁数也没见过,江山人都说这是‘贼’水。”

气象灾害防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面对血与泪的教训,在此次暴雨中受影响较大的江山市贺村镇、清湖街道等地相继出现险情,贺村镇镇长叶剑波、清湖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朱晓帆如今仍感到后怕。

痛定思痛!“千条万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让群众受益减损是第一条。”面对极端天气和复杂地貌,经过深思熟虑和系统谋划,江山市气象局迅速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向基层推进、向百姓延伸。

思路明晰、机制理顺,新局面很快打开。江山市气象局将推进“网格+气象”防灾减灾模式与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融合,江山市委政法委印发网格气象工作清单,明确气象工作“入格”。江山市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网格管理,全市310个行政村(社区)、912个网格,3900多名“一长三员”编入基层气象“四员”队伍,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较之前的315名气象信息员扩充了10余倍。

历史似乎总有一些巧合。2020年,又是6月,又逢梅汛期——江山发生“6·30”暴雨山洪。

图为浙江江山2020年“6·30”大暴雨抗洪抢险转移群众现场 朱永春 摄影

这年6月30日14时至20时,江山市峡口镇大峦口村遭遇强降水,6小时降水量达160毫米,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36栋房屋倒损。大峦口村在峡口水库库区内,地势险峻,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全村剩下的1000余人多为老人,平均年龄超70岁,行动极为不便。

所幸,强降水未造成人员伤亡,处于危险地带的94户198名村民被成功转移,其中有从死亡线上抢回的11名受困村民。

这似乎又不是巧合。

江山气象工作者对梅汛期的高度警惕和部门联动,为防灾减灾做足了准备,防灾减灾成效逐渐显现。2022年6月20日,江山再次遭遇极端暴雨内涝。气象部门提前6小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为紧急转移172户居民赢得“黄金时间”,受到当地政府肯定。

启示二

主动互动联动,全面融入基层治理,重塑县乡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要精准预警响应,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江山“网格+气象”防灾减灾模式也遵循这一理念。

气象工作“入格”只是第一步。抓住“融”这个关键点,基层气象工作全面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成为江山“网格+气象”工作探索的重要经验之一。浙江省副省长李岩益近日肯定江山推动“网格+气象”工作,表示,江山市部门信息共享联动共管,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如果把目光投向江山“网格+气象”的诸多细节,不难发现其中的千头万绪:为融合组建队伍,在县级、乡镇(街道)、村(格)不同层面重组人员构架,分片区对口开展辖区网格工作,实现基层“一员多用”;推动市委编办印发全国首个《乡镇(街道)气象工作“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将气象灾害防御、气象安全管理、公共气象服务等三类基层气象工作职责细分为31项部门责任和20项乡镇责任,厘清职责边界;在县级层面将气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按照平安法治、乡村振兴、五水共治、安全生产,对部门和镇街分级分类实施气象工作实绩考核,持续压实主体责任……

动态捕捉每一个气象风险点,即刻响应、有序提供高效精细服务,这一切如何实现?答案,隐藏在江山“网格+气象”每一个“关节”的高效打通与无缝衔接中。

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江山,结合乡镇(街道)模块化改革,基层单位设立气象联动岗、气象服务岗、气象协理岗三类岗位,在认领职责的同时,乡镇责任清单配套网格工作清单,形成县-乡-村(格)三级气象工作责任体系的有机衔接。

此外,江山市委组织部的“四维考评”体系将三个气象岗位干部履职情况赋分考核,有效补齐了乡镇(街道)气象职能缺位和管理的短板。

人防还需技防。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江山横向集成多部门气象风险监测数据,纵向贯通突发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浙政钉”“掌上基层”手机端,建设完成“网格+气象”防灾减灾应用“一屏两端”,以数字化手段重塑风险提示、预警叫应、信息共享、处置联动的网格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闭环,在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中激发强大能量。

“气象部门融入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特别强,‘网格+气象’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很好的范例,并持续推进了江山‘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试点改革,值得县里其他部门和行业学习。”江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戴逢春表示。

一组组数字,彰显成效——

2022年以来,基层治理四平台访问量达1.2万余次,依托平台发布直达网格的预警136次,“叫应”部门和乡镇1040轮次,网格接收专项任务24条,开展防汛巡查3.8万人次,排查处置隐患近400件,高级别预警15分钟再传播及时率达89%,预警任务完成率100%,事件处置率100%。

考核也是有奖有惩、有闭环。在村(格)层面,乡镇依据政法委网格化管理考核体系,开展网格员气象工作履职量化赋分考核考评,气象部门会同政法委开展网格员年度表彰。戴逢春介绍,表彰兼顾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果网格员被评为全年“10差”则会被清退。

根据2022年政府数据,在浙江省县域经济中,江山市整体经济实力排名第31,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江山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叶盛介绍,在这样一个地处东部且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县级市开展基层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更有可能凝练出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

江山市市长徐明峰担任气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徐骏对试点“落户”江山很是欣喜,他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通过“网格+气象”,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深化与扩展,真正打破部门与乡镇的数据壁垒,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政府体系主导的模式扩展到社会治理体系融合模式,在多轮次防汛大考中发挥实效。

2020年11月,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政法委还联合在江山召开“网格+气象”现场推进会,推广江山实践经验;并于2021年在浙江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演示气象灾害风险研判、联动治理、实效评估的工作闭环。

如今,气象培训也纳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教育培训体系与乡村振兴大讲堂。通过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网格气象工作履职培训,网格员气象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启示三

打铁还需自身硬,推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互促共进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重在“能力”的提升,社会服务现代化重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2023年全国气象工作研讨会议指出,江山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全科网格管理,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气象职能定位不明、边界不清、协同不畅的问题。

网格作为深嵌村社一线的“最小单元”,关系市域治理全局、防灾减灾大局。但“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在江山,乡镇(街道)网格员通常为村干部,村(格)一级则由村民全职担任,网格员直面群众,基层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乡镇建立上下衔接、条抓块统的指挥、联动、处置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的组织力、管控力,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作用。

众多网格员对气象工作入“格”表示欢迎,并对“网格+气象”成效表示认可——汛期最为担心的就是山区小流域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通过“人防+技防”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实现县-乡-村(格)“平时”24小时监测预防、“战时”30分钟高效联动。

图为气象网格服务专员进村入户科普宣讲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沈天法 摄影

自2022年以来,网格员开展防汛工作巡查累计75天,农村预警覆盖率达95%以上,有效预防汛期险情190余次。

亲历江山网格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的戴逢春用“欣慰”一词形容“网格+气象”。他坦言,“网格+气象”进一步促进江山条抓块统改革,如果只是简单的气象入“格”,基层指定叫苦连天,但现在能够将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林草、水利等部门的力量汇集起来,继而通过应急响应体系做到一呼百应、快响激活,“经过几年的锤炼,江山基层网格员队伍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家已经能够准确识别网格内的各种隐患。”

积小胜为大胜。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都离不开精准的气象预报——试想,假若《狼来了》的故事多了,基层治理现代化谈何实现,“网格+气象”成效势必大打折扣。

打铁还需自身硬,精准预报是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关键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越到基层越密不可分,作为基层气象部门,江山抓住气象高质量先行试点的机遇把预报“产品”转化为广大人民满意的服务“用品”,持续推进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进一步实现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互促共进,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效益。

徐骏有感而发,“‘网格+气象’充分发挥了机制和技术融合优势,能够做到更精准预防、更精细治理,在大应急体系里将原来整个行政区域的大片区化作战转为精准作战,这有赖于精准预报发挥的关键作用。”

“锻造”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硬实力——当前,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发的“风云地球”“天衡天衍”多源气象观测平台和省市县一体化短临预报业务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在江山落地应用,灾害性天气监测的时空分辨率达到百米级、分钟级,实现气象预警精细到乡镇,天气实况监测到村(格)。

江山市气象局开展基于地形的短临预报订正技术研究,拓展智能网格产品应用领域,建立72小时5公里、24小时1公里分辨率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江山气象部门还先行先试应用“1小时雨强新标准”,建立江山“31610”预报预警业务操作规程,即灾害性天气提前3天发布趋势预报,提前1天发布风险提示,提前6小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到行政村的临近预报,开展实况通报、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锤炼”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软实力——江山市气象局紧扣“国之大者”做好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社会治理、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江山气象部门持续推进农业气象智护、生活气象智享、生态气象智护,“气象+”服务融入江山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其中湖街道清三村公交站台、邻里中心布设气象监测小微感知仪器,百姓房前屋后建成“一米菜园”气象科普微场景。

尤其是在防灾减灾中,借助“网格+气象”增强社会治理,用生动实践诠释了“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的事业发展理念。

在发展过程中,江山市气象局还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气象监测预报、生活天气指数预报等服务产品接入乡村旅游导览显示系统,继而反哺气象科技业务的发展进步。

江山气象没有止步于此。今年,尤其是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山市气象局开展“以学促干135”争先行动,强化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续推进智慧气象防灾减灾中心等项目和平台迭代等工作,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且看江山气象人,敢为人先。”这是《江山气象赋》的收尾点睛之笔,江山气象工作者也正用实干实绩在天地间书写着——江山,如此多娇!

(作者:王亮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