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跨越山海 同力协契
——第十一批援疆气象干部人才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8月13日07:39

八月的天山南北,瓜香果翠竞芬芳,正是一年好“丰”景。

2023年7月,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勉励第十一批援疆气象干部人才,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气象优势,助推新疆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贡献力量。

一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党组领导下,各援疆单位选派的24名精兵强将牢记嘱托,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项目,深入天山南北15个地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受援单位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有力有效开展援疆工作。他们在奉献中擦亮初心底色,以忠诚镌刻人生年轮,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落地、人才培养等方面同力协契、创新创优,为新疆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融情边疆——他们建平台、推项目、勇创新

“摘去‘援疆干部’的光环,我们深知责任比荣誉更重要,所以不能把自己当‘疆’外人,更不能当‘局’外人,必须全面融入、发挥特长,做好本职工作。”第十一批气象部门援疆干部总领队、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张志刚说。一年来,接过“老援友”的接力棒,新一批援疆干部在广袤的天山南北挥洒壮志豪情,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日夜奔忙。

时下,被称为“天山画廊”的昭苏县正是盛景时节,到这里负责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分赛区现场气象保障工作的援疆干部、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重大气象保障科科长陶亦为却忙到好几个晚上没睡踏实。

    第十一批气象部门援疆干部总领队张志刚(左)在哈密了解大型无人机作业情况介绍。李志宏 摄影

7月8日5时,昭苏县天还没亮,陶亦为又打开窗户观察空中云量,并与几个小时前的云量作对比——此刻,空中以淡积云和层云为主,天气趋势正向着他预报的方向演变。拉上窗帘,他才安心地小睡一会儿。“不是对自己的预报能力和新开发的预报技术不自信,而是昭苏县被天山怀抱,四面环山,进入夏季后,当地突发阵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特别多,做好赛事现场保障难度非常大。”陶亦为说。

把援疆当事业、把新疆当故乡,一年来,援疆干部充分发挥个人和派出单位业务技术优势,瞄准新疆气象高质量发展所急所需,靶向发力,积极引进或协同开发新技术,一个个瓶颈难题得到破解。如今,国家级灾害性天气早期预警技术和季节气候智能网格预测技术、人工智能短视频制作技术、卫星遥感分析技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预报技术等近10项技术或已落地,或正开展联合攻关。国家气象中心重大气象保障预报分析支撑系统、天气综合分析平台、模式天气学检验平台、新疆气候智能业务平台、天衍天创·新疆系统、云降水精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流域积雪遥感服务产品制作平台等10余个系统平台也已在新疆气象业务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弥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一年来,援疆干部积极协调、大力争取,通过参与派出单位项目和联合项目申报等方式加大对新疆气象部门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受援单位专家深度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充分发挥项目申报优势,联合受援单位一起申报国家基金委、中国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局各类项目5项,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与派出单位、援疆前方指挥部等单位密切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援疆资金。

倾情建疆——他们带团队、育人才、攻难题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八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中,自治区气象局参赛团队表现亮眼。团体成绩跃升至第4名,这也是自治区气象局参加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主要得益于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对年轻人的信任。”张志刚说。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一年来,援疆干部人才倾其所能、发挥优势,在各自岗位上挥洒激情、建功立业。于是,一个个援疆难题迎刃而解,强健了新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筋骨。

刘北,国家气候中心系统室高级工程师,现任新疆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一年来,他带领业务人员强化气候业务系统研发,推进人工智能及气象大数据在气候领域的应用。他牵头开展灾害风险普查,并引入国内先进的灾害风险普查及气象灾害影响预评估技术,为开展灾害风险预报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在第二届全国气候智能预报竞赛期间,刘北指导新疆竞赛组从中国气象局引入相关预测产品、数据和业务系统,填补了新疆气候中心次季节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空白。今年,他又负责新疆气候业务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

通过援疆干部牵线,新疆与支援单位和省份的沟通更加密切,人员互派互访进一步得到强化。

今年汛期,国家气象中心与自治区气象台每月组织一次线上业务交流,通过复盘全国典型天气气候事件,带动人员能力提升。

湖北省气象局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局开展“文化+援疆”融合创建活动,引育并举,实行长短期人才柔性援疆机制,将先进的预报、防雷、新能源服务模式和经验本地化,提升新疆人才队伍自我发展能力。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援疆干部李建平在抵达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后,着手牵头成立遥感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强化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当地气象部门多源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水平。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援疆干部李建平(右)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大风对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文彬 摄影

各对口援疆气象局根据受援地实际,谋划长远、精准施策,“量身定制”了一批工程,一年来,全疆先后有近50人次到对口援疆气象部门挂职或代培。

借梯登更高,借风行更远。援疆干部按照“援疆一批人才,带动一批人才”的目标,着力帮助新疆气象部门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前方实地“援、帮、带”,后方则在计划外随时选派新疆急需人才,大力开展方式灵活、针对性强、匹配性高的柔性人才援疆,援疆干部如涓涓细流,用智慧与行动润泽着新疆。

献身边疆——他们察实情、做实事、求实效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援疆干部来自不同单位和部门,到新疆后又分布在天山南北,如何更好地开展援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张志刚说,气象部门援疆指挥部始终以党建引领援疆工作。每天晚上,援疆干部都会在微信群里畅谈一天工作情况,转发当地援疆创新举措,一起学习中央和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讨论分享援疆经验……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对于来自内地的援疆干部而言,艰巨的援疆任务和艰苦的自然环境,都是摆在眼前的巨大考验。

在浙江省气象局援疆干部、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副局长陈博闻眼里,他没有时间适应两地气候和生活带来的不适,一到阿克苏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仅半年时间,陈博闻下基层30余次,跑遍10个县(市)气象局和地市援疆指挥部、基层台站,调整了对口支援的工作方向。在他看来,援疆不仅是援资金、援项目、援人才,更要援思路、援理念。最终,他确立了以技术援疆、人才援疆和文化润疆为主导的柔性援疆工作思路,并争取到“浙里育苗”计划、“柔性+靶向”智力援疆以及实施文化润疆三个“1+N”工程,援疆重点从“物”转移到“人”。

“如果说之前十批气象部门援疆工作是打基础,那么现在已发展到爬坡上升阶段,援疆任务更加艰巨,所以首次安排中国气象局机关干部参与援疆工作,我们压力倍增。”张志刚说,有些援疆干部因工作压力造成失眠、脱发,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都谋划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些实事。

此前,卫星遥感和生态气象业务对于阿勒泰地区气象局来说是“一片空白”。为促进业务发展,李建平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即便双休日和节假日都“泡”在办公室。他与林草、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积极沟通,完善了阿勒泰地区最新农田、沙漠、湖泊、草地等土地类型分布及水文、高程等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中国气象局机关援疆干部、富蕴县副县长闫志刚主要负责文旅、气象等工作。援疆不到一个月,他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阿勒泰冬季旅游项目的推介力度。

    中国气象局机关援疆干部闫志刚(右一)到蒙库铁矿矿井下进行安全检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供图

去年冬季以来,前往阿勒泰的游客暴增,福建省气象局援疆干部、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副局长郑仙照主动请缨再次援疆。作为“老援友”,3年来,他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他把最牵挂的80岁高龄的父母和家里琐事交给爱人。2022年5月,父亲不小心摔倒,肋骨和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卧床3个多月,他却因疫情不能回家照顾。那段时间,忙到浑身酸痛的爱人和他通话时,强忍着泪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他安心援疆。

携手逐梦,双向奔赴。他们用汗水书写一个时代的记忆,天山南北,全国气象部门援疆力量没有一刻停顿,正全速推动新疆气象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志宏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