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微聊天
智慧气象,让供暖更有弹性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0年11月03日08:27

  对于依靠暖气过冬的北方群众来说,幸福莫过于在气温骤降时听到提前供暖的消息。这些年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或延迟供暖已然成为惯例,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随着公众对供暖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节能供暖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之天气预报服务愈加精准和智能,催生出更加精细化的弹性供暖服务。

  以北京为例,自2010年4月起发布的供暖气象指数预报至今仍在沿用,但仅分为5级的指数及其对应的三种服务建议——“少量供暖”“中量供暖”“大量供暖”稍显粗放。不过,今年3月,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和冷空气造访,北京城镇居民供热时间延长9天。其间,为了让居民感到温度适宜、不冷不热不燥,基于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精细化调温”“个性化调温”等一系列供暖新做法已经应运而生。

  从科学的角度看,日升月落,一日中的天气,从日照、气温、降水、湿度到风力变化何其之多,家家户户的住宅条件也不尽相同,若是供暖的水温一成不变,那么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或是住在保温好的房子里,人们就会感到燥热。反之,天冷的时候,或是住在保温条件差一些的房子里,人们又会觉得暖气不顶事儿。所以,为了让更多人住得更舒适,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气象与供暖的智慧联动势在必行。

  当前,随着智能网格预报的不断发展,气象部门具备了更强的服务弹性供热、智慧供暖的能力,有些地方也开展了精细化服务供暖的尝试。比如,一些地方的供暖气象指数不但参考了气温、日照、风力和空气湿度等气象因素,还综合了供暖面积、房屋结构、锅炉大小和能源燃料等固定因素,并相应增加了指数的等级数量。

  “群众关心的,就是我们尽心的。”又一个冬天即将到来,智慧气象和弹性供暖的探索也已“上路”。(吴彤 张格苗)

  (责任编辑:张林)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