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服务全球 彰显中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10月19日15:54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塔拉斯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充分肯定世界气象组织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务实合作,高度评价中国气象局通过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御极端灾害、推广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承担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等工作,彰显了中国的全球担当和对全球气象能力建设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总体外交部署,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气象事业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合作框架和平台为抓手,务求实效地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气象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气象国际合作的质量与水平。

在国际气象格局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10年来,从防灾减灾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局积极参与气象国际治理,在国际气象格局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国气象工作者的身影活跃在国际气象舞台和全球各地,成为技术标准和规范制订的参与者、全球气象能力建设的贡献者。

2016年,WMO执行理事会确认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大洋洲气象卫星用户大会”机制,被确定为WMO空间计划下重要的国际气象卫星合作平台,弥补了亚太地区区域气象卫星合作平台的空白。

2017年,中国气象局和WMO签署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推动中国同WMO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合作更加紧密。中国气象局积极推进中亚大气科技合作、中国—东盟气象合作、中非气象合作等,并与全球24个国家的气象部门及3个国际机构签署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协议。

2019年,在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上,中国代表多次在大会上建议加大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和服务人道主义等项目的投入,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可和支持,最终被大会列入未来四年战略优先项目。WMO改革后的新一届技术委员会,超过170名中国技术专家活跃在气象业务和科技各领域的国际前沿。

2019年6月,在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期间,来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大会上设立展台,推广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张永摄影

2021年,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将促进国际台风联合研究成果在上海率先应用,提升区域乃至全球防灾减灾水平。

中国气象学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治理,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中国气象局的组织和支持下,超过60名中国作者积极参与编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2位气象科学家入选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作者,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及相关领域治理与国际合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表示。

从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到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国气象局深度参与IPCC的制度构建和改革,坚持从机制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深度,从流程上确保评估过程的透明性,组织相关部门对评估报告开展政府评审,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

“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2018年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承诺。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并由原定的东经86.5度轨道位置向西漂移,最终定点于东经79度。这颗气象卫星肩负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气象实时监测与防灾减灾服务的重任,也被称为“一带一路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张闪亮名片。

今年6月,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在WMO执行理事会第75次届会上宣布,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两颗气象“新星”的主要数据产品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这进一步满足了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气象监测预报、应急防灾减灾服务等需求,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风云气象卫星示意图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朋友圈”正不断扩大,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在数据同化、短临预报、海洋监测等业务和研究中使用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已为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数据服务。除南极洲外,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已服务于全球六大洲。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风云气象卫星持续为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力量。今年6月中旬以来,巴基斯坦多地遭遇持续暴雨侵袭,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风云气象卫星对巴基斯坦洪涝开展加密监测。今年1月以来,莫桑比克接连遭受“安娜”“杜马科”“贡贝”“埃洛伊丝”等多个热带气旋袭击,风云气象卫星迅速响应。莫桑比克气象局局长阿德里托·费利克斯·阿拉牧格对此深表感谢:“有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监测产品,预报员更容易监测到热带气旋的位置。中国提供的帮助非常重要。”

2018年以来,应越南、菲律宾等国的请求,中国气象局开展风云气象卫星应急监测服务并对受灾区提供高频次、针对性的观测产品。同时利用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CMACast)持续为19个国家提供气象数据传输服务。

未来,风云气象卫星将继续在全球台风、强对流、洪涝、火灾、火山喷发、干旱、高温冰雪灾害等灾害监测评估中作出贡献。

全球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9月15日,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气象局愿与世界气象组织及相关会员和国际组织继续加强在气象战略规划方面的研讨,愿意通过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区域培训中心等渠道,与其他世界气象组织会员分享中国气象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5月17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发布首份《全球灾害性天气监测月报,包含全球天气概况、全球主要灾害性天气及热带气旋情况、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分析以及未来天气趋势展望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针对性。自2018年中国气象局被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全球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提供的产品非常有用,可用于老挝日常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帮助老挝气象水文局提高预报能力。”2020年,老挝气象水文局天气预报和预警处处长博恩蒂姆·西索普汉塔冯来函,感谢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老挝专门建立的定制化交互网站所提供的预报产品,包括GRAPES_GFS全球模式、全球智能网格预报及风云气象卫星云图等。

4月11日,南非出现极端降水以来,风云二号H星、风云三号D星持续监测服务南非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中国援建的气象设施品质精良,具备多灾害监测、多灾种预警发布能力,为开展天气预报、林火监测、农业生产等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WMO非洲事务办公室主任、原WMO一区协主席阿莫斯·马卡拉乌谈到,2019年强热带气旋“伊代”影响期间,包括风云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在内的援建设施发挥了很好的监测作用。

此外,中国气象局远程为所罗门群岛、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提供预报产品与技术培训支持,为斯里兰卡等国家开通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高交互服务通道,提供定制化预报产品,与孟加拉国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孟加拉湾风暴“亚瑟”预报及影响。

中国气象局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气象业务能力,为全球提供中国智慧,仅2020年,就举办了12期线上气象国际培训班,培训境外学员约2270人。

(作者:徐嫩羽 责任编辑:闫泓)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