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心中有“数”应对有“术”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闽赣走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4月07日07:52

“现在巡堤可不怕被雷劈着喽。”

“设立新的人工增雨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抓住关键天气,救援就‘活’了。”

3月28日至4月1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记者团走进福建、江西多地。谈起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时,基层群众感慨满满。

气象灾害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六大灾种之一,而福建、江西都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省份。对此,两地气象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完善、边见效”原则,组建专班、制定方案、开展培训,摸清台风、暴雨、高温等气象灾害风险底数,灵活运用调查数据,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图为3月29日在福建省南方市梅山镇举办的救援演练现场 主办方 供图

“千里眼”“顺风耳”因地制宜

“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应用,普查的效益也体现在成果应用上。”国务院普查办主任、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指出,要推动普查成果落地应用,为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暴雨历来是福建省防汛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其中城市内涝更是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福州市气象局融合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升级“气象精灵”数字化平台,突出暴雨过程极端事件分级预警和灾害风险评估,开发福州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福州地铁气象服务系统和福州市道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帮助应急指挥“耳聪目明”。

图为“气象精灵”数字化平台 福建省福州市气象局 供图

福州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在降水过程来临时,能够通过“福州城市内涝风险模型”计算出相关区域易积水点可能出现的积水深度,结合风险阈值得出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在平台上闪烁报警,同时自动通过电话或者短信报警提醒相关责任人,助力福州市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

同样面临暴雨困扰的江西,省气象局将普查数据融入气象业务平台,更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临界阈值,完善风险预警产品的监测、报警和制作功能,同时利用普查成果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制作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服务产品。

在万里长江进入江西的第一干堤——瑞昌市梁公堤的防汛哨所上,盘绕着去年刚刚安装好的避雷带。此前,瑞昌市气象局开展雷电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时,发现此地空旷无遮挡,巡堤查险的乡镇干部随时面临雷击风险。2022年,气象部门在梁公堤“从头到脚”安装了防雷设施。

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金盘山今年有望新增一个人工增雨点。这是柴桑区气象局在开展干旱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后“为民谋实事”的举措之一,也是当地居民期盼已久的“福利”。增设点位后,附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不再受空域限制,能够全天候、长时间、连续地开展。

从内涝预报预警系统,到防汛哨所上的避雷带,再到人工增雨作业点申请表,贯穿其中的,是普查成果应用“接地气”的不懈努力。

“631”“1262”机制有的放矢

海量的高质量数据已经取得,将其运用于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江西省气象局构建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暴雨过程实现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成功翻起了浪花,其相关做法被中国气象局评为2022年度气象部门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之一。

这份荣誉的背后,少不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加持——

基于多年防汛经验和风险普查等成果,江西全省划分为强降水洪涝灾害严重脆弱区、脆弱区、一般脆弱区、一般区等四类,分区构建风险预警阈值集合,并组织各市县开展本地化修订,确保风险研判更加精准。江西省气象局还建成强降水风险预警服务系统,叠加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数据,预设分级、分区域的数字化风险阈值,自动接入水文、地质、降雨等数字化实况以及智能网格数字化预报,对接12379预警发布系统,实现在一个系统内完成风险自动评估、超阈值自动告警、产品自动预生成、分类信息自动靶向发布等工作,风险预警信息分钟级抵达用户。

结合运用普查成果生成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结论,江西气象部门紧扣灾害黄金处置时间,开展强降水“631”机制“叫应”服务,省防办根据风险预警发布警示提醒或提前转移准备指令,市防办根据风险通报加强调度并督查重点区域防范应对,县防办根据风险“叫应”督促和指导乡镇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升级后的“631”机制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江西省累计转移避险55.96万人,避免过度转移45.5万人;近三年,强降水及其诱发的洪水、山洪均未造成人员死亡,成功避让强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40余起。

在福建,全面“体检”同样让本地“1262”城乡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12小时提前划定防范重点区、6小时提前预置救援力量、2小时提前转移人员)焕发新的活力。

准确“叫应”的前提,是需要了解不同灾种的风险底数以及本底灾害和过程灾害的差异。

福建省气象部门对此研制台风、暴雨、干旱等主要灾种的致灾危险性评估模型以及针对承灾体的风险预估模型,升级气象灾害评估维度,初步构建“五分(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分影响)五有(有服务对象、有业务人员、有标准规范、有系统平台、有业务产品)”风险评估业务体系。同时,定量预估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初步实现从单一气象灾害评估向基于影响和经济社会风险评估的转变。

随着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逐步深化应用,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和分流域、分类型、分灾种精准预报能力大大提升,救援力量预置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抓住关键天气,救援就‘活’了,人员安全转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福建省防汛机动救援支队队长郑志军说。

(作者:吴卉 邓敏佳 谢玉丽 任艳玲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