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聚焦转型发展需要 着眼智能数字预报业务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气象局加强新时代预报员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4月06日18:11

  ■工作范畴从单一预报预警向兼顾研究开发和用户服务转变

  ■工作方法从主要依赖数值预报和主观经验向驾驭数值预报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

  ■工作内容从传统地面要素预报向三维立体全要素预报以及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转变

  4月6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印发《新时代预报员队伍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印发后首批聚焦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之一,围绕智能数字预报业务技术发展方向,聚焦转型发展,建设新时代气象预报员队伍。

  《指导意见》明确,新时代预报员要围绕“五个1”精准预报能力提升,以强化灾害性天气和重大过程预报预警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智能预报预测算法研发和应用能力为核心基础,以提升气象影响预报、风险预警、专业预报能力和面向决策者及公众的天气气候解读分析能力为拓展方向,为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当前,气象预报正向客观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意见》提出新时代预报员队伍要实现三个转变:工作范畴从单一预报预警向兼顾研究开发和用户服务转变,工作方法从主要依赖数值预报和主观经验向驾驭数值预报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工作内容从传统地面要素预报向三维立体全要素预报以及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转变。

  《指导意见》规划了全新的预报员队伍分层布局,赋予国省市县各级预报员不同的使命任务。国家级预报员具有很强的研究职能,除面向全国、全球天气气候开展监测预报预警、专业预报和决策服务外,每年需投入6—8个月从事技术研发和复盘总结,主要研究天气气候发生发展机理、客观预报预测预警技术和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预报技术,加强对前沿性全局性问题的思考。省级预报员每年投入4—6个月从事技术研发和复盘总结,主要聚焦本地精细化天气气候特征研究,检验应用反馈国家级技术产品。市级预报员和县级综合业务人员每年投入1—3个月时间从事技术总结、参加交流培训等工作,其中市级预报员主要深化对本地灾害性天气的机理认知,提升天气气候解读分析能力;县级综合业务人员注重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临预报预警服务业务实效,强化本地精细天气气候背景认知和解读分析。

  《指导意见》着重优化完善预报员队伍转型发展工作机制,推动预报技术研发和业务加速融合,依托“云+端”技术体制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和激励预报员将主要精力转向预报技术研发和业务应用反馈,形成研究型业务良性循环。《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复盘总结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通过复盘总结推动解决预报业务急需解决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预报员培养机制、培训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并要求健全预报员转型发展保障举措,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和宣传引导。

(作者:刘钊 责任编辑:徐嫩羽)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