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合奏“一带一路”气象强音
中国气象局与WMO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 "综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4月12日07:55

今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正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2017年5月,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署《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以下简称《意向书》),共同推进全球和区域气象合作。《意向书》被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2019年6月,在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会场设立展台,推广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张永 摄影

近六年来,双方不断深化高层交流,在推动WMO相关项目和计划在区域层面实施、发挥中国承担的WMO专业中心特别是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作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对提升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WMO会员能力等作出突出贡献,为推动全球和区域共同发展繁荣贡献气象力量。

在2022年召开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上,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希望中国继续分享先进经验和做法,持续深化与WMO的合作,继续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示:“作为WMO的重要伙伴和贡献者,中国气象局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气象能力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积极有为 合作共赢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与WMO围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内容加强高层磋商,定期交流《意向书》实施进展和计划,共同推动WMO相关项目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实施。

“WMO赞赏中国气象局为其相关计划和项目的实施所作的贡献。”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评价。

双方多举措扎实推进《意向书》落实,合作推动 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教育培训计划、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等计划的实施。尤其是2017年,中国气象局、中国香港天文台共同提出“提升WMO二区协(亚洲)减轻气象灾害风险能力试点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亚洲区域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GMAS-A)目前可实时显示13个WMO二区协(亚洲)会员的预警信息。

2017年,中国向肯尼亚援赠气象监测仪器。来源:微博@新华非洲

中国还持续推动WIGOS在WMO二区协(亚洲)的实施。2021年,WIGOS区域中心(北京)被正式认定成为全球首批业务运行的区域中心,强化做好WMO二区协(亚洲)WIGOS观测数据质量监视评估等工作,并于今年受邀在WMO六区协(欧洲)分享业务运行经验及成功案例。

在国际气象教育培训方面,近六年来,中国承办的南京和北京区域培训中心共举办超过100期国际培训,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气象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气象国际影响力。“中国气象局是WMO教育培训计划最大的支持者和贡献方之一,在教育培训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WMO发展和区域活动司官员高度评价。

今年,WMO二区协(亚洲)研究示范项目“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及应用研发项目”启动,进一步分享中国在“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预报方面取得的成果。

框架筑基 共谋发展

《意向书》与《中亚气象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乌鲁木齐倡议》《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联合国亚太经社会/WMO台风委员会等区域合作框架构成“一带一路”和区域气象合作机制。

在此合作框架下,中国气象部门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中亚国家等的气象合作,在区域防灾减灾、气象科技发展等方面合作开花结果,促进“一带一路”气象合作更好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福祉。

“中国为国际和区域气象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佩蒂瑞·塔拉斯代表WMO表示感谢。

截至今年4月,中国气象局共举办两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和7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与WMO共同主办18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等,有力推动了区域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灾害性天气科学研究、区域气象灾害联防和预警信息共享等。

目前,中国气象局与全球近30个国家的气象部门签署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在合作机制、气象业务发展、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合作成果丰硕,不仅提升了双边合作水平,而且切实促进了WMO会员能力提升和共同发展。

作为台风委员会的七个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为亚太地区防灾减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通过与WMO积极协调联动,中国政府以双边援助形式在非洲7国实施了气象援助项目;中国气象局还与WMO联合举办了49期多国别考察活动,成为发展中国家观摩学习中国经验的品牌活动。

服务全球 共享繁荣

佩蒂瑞·塔拉斯多次高度肯定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等对全球气象能力建设作出的贡献。

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首届中阿峰会、中海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就风云气象卫星国际服务、支持防灾减灾等做出郑重承诺。

各项工作不断落实落地,并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响应国际应急保障服务请求38次,为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16个国家提供了全球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服务。

同年6月中旬以来,巴基斯坦多地遭遇暴雨侵袭,引发严重洪涝灾害。中国气象局在多方面开展支持服务,特别是迅速启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开展高分辨率洪涝监测和分析等。巴基斯坦气象局局长马尔·萨希布扎达·可汗对此表示感谢。

2022年4月,风云气象卫星持续监测服务南非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已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监测预报和灾害应急响应服务。

2018年,应WMO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风云二号H星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移至东经79度,弥补了全球气象卫星对印度洋及中亚、西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地区观测的不足,尤其是印度洋地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监测的空白;风云四号B星与风云四号A星实现双星组网,进一步满足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气象监测预报、应急防灾减灾等的服务需求;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正式业务运行,主要数据产品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

如今,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闪亮的中国名片。中国作为全球气象数据、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贡献者,目前承担近30个全球和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为各国提供全球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并为WMO会员在气象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世界气象中心,汇集了全球实况分析、全球数值预报预测、全球智能网格预报等150余种产品,并通过网站实时对外共享,国际用户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该中心同时不断提升定制化服务能力,例如在2022年,升级“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为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1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部署最新的MICAPS4国际版系统,为海外用户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当前,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已覆盖亚太地区和非洲、中东大部分地区,并远程为各国提供预报产品与技术培训支持。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与WMO深化合作、共享机遇,与WMO会员分享中国气象发展的经验,为气象国际合作不断注入生机活力,合奏“一带一路”气象强音,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淑乔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