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给防灾减灾带来严峻挑战。气象部门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尽量拉长预报期、给出提前量、提高精准度,以递进式服务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可能提前预防,把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是降低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不二法门。但在气象科学领域,提前量和精准度却有着矛盾关系。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变化,不同类型、不同时空尺度的天气可预报性千差万别。大体上,提前越长时间,预报的范围和精度会越模糊。
面对“二者不可得兼”的困境,如何取舍?做好递进式气象服务,是从实际出发,在当下能给出的“最优解”。
递进式气象服务,就是围绕高影响天气和气象灾害发生演进的不同阶段,从气象预报预测科学性、准确性实际出发,针对地方防灾减灾不同需求,按照“时效逐步缩短、空间不断精准、内容更具针对性”的原则供给气象服务。以今年的梅雨为例:气象部门可提前较长时间提醒服务对象关注梅雨风险;在降水来临前一周左右再次预估风险,帮助有关部门提前研判部署防范应对措施,预置防灾减灾力量;在气象灾害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发布预警,帮助决策者在防范应对时“行动有方”。这样一来,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气象部门既尽可能地拉长了预报期、给足了提前量,也确保提供的都是当时最精准的预报结论。
在刚刚告一段落的南方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各级气象部门因地制宜把握好不同阶段和不同节奏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在服务保障防灾减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工棚淹没前,浙江云和299名施工人员全数转移;山体滑坡前,湖南邵阳2049人成功避险;面对洪水漫堤,湖北大冶240余人连夜转移……多次防患于未然,成为递进式气象服务发挥作用的最佳证明。
汛期仍在继续,天气气候形势依旧严峻复杂。这正是做好递进式气象服务的关键时期,呼唤着我们进一步推动气象智慧更好、更全面地融入防灾减灾救灾各个环节,不断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筑得更可靠、更牢固。(刘钊)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