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故事
全国气象部门先进个人邹艳东:气象局长手握“锦囊”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3月11日08:22

2006年7月,大学毕业的邹艳东怀揣梦想打好行囊,赶赴职业生涯第一站——内蒙古青龙山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这是个偏隅一方的国家二级艰苦台站,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站上取暖条件差,需要自力更生,年轻的邹艳东毫不犹豫“变身”锅炉工;专业经验不足,他请老观测员手把手教学……每当遇到困难,邹艳东总能拿出“锦囊妙计”。

库伦旗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中,邹艳东手持风向风速传感器进行人工观测。 图/王海山

防洪排涝有“救灾锦囊”

2017年夏天,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来袭,邹艳东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气象局的主要负责人,昼夜奋战在防汛第一线。

由于日降水量高达272毫米,素有“千沟百壑”之称的库伦镇,出现山洪沟汇聚而成的巨大洪峰。洪水冲进南部山区,导致农户房屋受损、院墙倒塌、农田被淹、道路冲毁、通信一度中断……

邹艳东当机立断,决定启动“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模式,全力保障防洪应急救援行动。

在他的带领下,气象局第一时间与库伦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建立专线联系,让雨情信息实时同步,动态更新8条山洪沟情况,其间撰写抗洪抢险决策报告3份,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建议6条,提前对辖区内4座中型以上水库、60座小型水库和84座塘坝进行安全评估,对存在较大风险的水库提前泄洪排水,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隐患和灾害损失。

现代化建设有“打井锦囊”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气象站周边探测环境受到一定影响、评分逐年下降。为了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不受影响,邹艳东主动找到旗长,通过多次沟通汇报,获得地方政府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做出气象局站整体迁移的决定。

由于灾害防御中心新址距城区较远,加之地形错综复杂,自来水管道连接困难。农村长大的邹艳东想到小时候经常使用的人工压水井,萌生了自主打水井的主意。

于是他召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探,经过7天6夜的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优质水源并顺利打出四口水井。看着汩汩流淌的泉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正因为邹艳东的大胆尝试和不懈坚持,不仅建成了新的灾害防御中心,也解决了全体职工的饮水问题。

高质量发展有“创新锦囊”

2021年,邹艳东被任命为通辽市气象局副局长,主抓业务工作的他努力寻找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在一次调度会议上,他得知市政府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项目意向,回到单位后他埋头梳理高分遥感、农业生态、预报模型、综合观测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为“七大生态单元”系统治理拟定了一套气象保障新方案。同时,还向专家们阐述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等对筑牢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意义,最终获批专项资金3500万元,为当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邹艳东经常深入详细地解读政策性文件,结合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气象+”赋能各行各业为科技工作者提出合理建议,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批示。分享成功经验时,他毫无保留:“有了我的‘试水经验’,别人就可以少走些弯路了。”

(作者:韩冬梅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