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作为新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郑永光深感责任重大——
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3月06日08:18

2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公布,中国气象局强对流天气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郑永光,正式成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就在不久前,强对流天气重点创新团队的工作也已正式启动,“更加感受到自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3月2日,郑永光在接受采访时感言如是。

极端短时强降水、大风、强龙卷和大冰雹……强对流天气近年来更加受到公众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强对流天气种类最多的国家,强对流天气时空尺度小、突发性强、发展快、强度大,属于强致灾性天气,其监测预报一直是业务天气预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面对强对流天气,我国气象部门十多年前在中央气象台成立强天气预报中心。郑永光就是该中心的初创“元老”、技术总师。

十几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强对流天气研究的团队和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气象部门聚焦龙卷、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深入挖掘雷达、卫星、自动站、数值预报等多源资料,通过聚智共建,大力开展核心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期预报和短时临近技术体系,建设并发布了新一代国、省、市、县短临协同预报业务系统。在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和“彩虹”台风龙卷、2016年广东东莞龙门吊倒塌事故和江苏阜宁EF4级龙卷、2019年辽宁开原EF4级龙卷等多次重大风灾事件调查中,都有郑永光和气象工作者的一线身影。

得益于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强对流天气被追踪到。如在2022年“7·20”江苏大风龙卷风过程中,实现了提早2天提醒关注,并在当天早间全国天气会商中细致分析,多渠道提示。我国气象部门还发展了综合应用雷达、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回波和分类强对流天气(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临近预报技术等,在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特征及环境条件、下击暴流的双偏振雷达观测精细特征、中尺度涡旋对极端强降水作用机理的认知上取得了新进展。

郑永光介绍,强对流天气属于前沿研究课题,这类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系统,目前还难以实现对其完全监测,对它们的认识和预报技术发展,都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他表示,作为强对流天气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同时作为一名光荣的全国人大代表,自己更要把提高强对流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的责任扛在肩上,以保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际行动作为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的切实实践,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郑永光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关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国家和社会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为提升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言献策;关注国家的教育、科技和人才政策,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升,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等建言献策。

“我将带领中国气象局强对流天气重点创新团队和中央气象台强对流天气团队围绕极端短时强降水、大风、强龙卷和大冰雹等强致灾性对流天气,加强研究,努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郑永光表示,其中,将把攻关分类、分强度强对流天气精密监测和精准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点,强化高时空分辨率天气雷达和静止气象卫星等探测资料以及数值预报资料使用,继续深化该类天气精细机理认识基础研究,应用物理机理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等方法开展攻关,尽快转化为业务支撑能力,力争尽早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对流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强对流天气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李一鹏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