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一线调研:跟着农气专家下农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5月15日08:25

连日来,农业气象专家走进水稻、小麦和果树种植区,针对播种期、生育期等服务需求展开调研,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新需求,分析当前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短板与对策。

调研中,针对当前部分区域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农业气象专家现场“把脉开方”,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实实在在的“金点子”。

推广团队进秧田 早稻早播更“适用”

调研地: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老柴塘村

调研目标:早播早稻苗情

4月19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老柴塘村种粮大户黄建明的早播稻进入分蘖期,禾苗随风舞动。

18日,金溪县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第二天,担心早播的秧苗受影响,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蔡哲一早带队去了解情况。

“看我这苗,长得多好!”看到前来调研水稻长势的气象专家,黄建明说,“幸亏播得早,移栽得也早,苗长得壮,扛过了3月下旬的低温阴雨期,昨天这场暴风雨也不怕。”

今年是江西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在省内推广的第二年,黄建明的水稻2月底播种,4月初完成移栽。省农业气象中心工程师段里成走进地里,用手比划着叶片的高度,数着单株水稻的叶片数说:“这片稻田已进入分蘖期,每周有两三个分蘖,和刚移栽的水稻生育期相差十多天,抗风雨能力强多了。”

农谚云,“懵里懵懂清明播种”“不种五一禾”。提前多久播,什么时候播?成为农户们的心头大事。“过去,我们播种都凭经验;现在好了,有微信群,也有专家私信,什么时候播,听专家的安排。”黄建明说。

黄建明已经连续八年采用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从最初的50亩核心区扩展到如今的500亩示范区,一季平均每亩能增收100元左右,而段里成等气象专家也成了他的常用联系人——段里成一到现场,黄建明便拉着他,看着天气预报,商量接下来施分蘖肥的时间。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专家在察看水稻长势。刘莉坤 摄影

双季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是江西气象部门在早春变暖和水稻规模化生产的双重背景下,连续多年经过室内试验、大田试验、总结调查、示范推广等工作总结形成。2022年,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首次在全省部署和实施技术推广工作,覆盖全省83个县共93个示范点,推广面积达60万亩。

针对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推广,省农气中心还建了早播早育工作服务群,融入全省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后,服务精准直达农田。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省农气中心成立调研小分队奔赴田间地头,开展定制式、精细化服务。

早播虽好,但切不可盲目。蔡哲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早稻早播早育已成为趋势,但春季气象灾害也呈重发趋势,如果不考虑天气盲目提前,遭遇春季低温的风险仍然较大。2017年吃的一次亏,至今让黄建明记忆犹新,“那年,我凭经验提早播下去,结果遭遇连续五六天的阴雨,秧苗烂得很严重,白忙活一场。”

自那以后,黄建明和气象部门的联系更紧密了。“种田还是要讲科学,不能和以前一样靠‘感觉’。以后,我还要带着身边的人用这个技术,科学种田。”他笑着说。

去年,全省示范点早播早育早稻较常规播期早稻平均每亩增产29.4公斤。金溪县委工作汇报中这样写道:积极对接省农业气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早稻早播技术,既让农田变良田,又让良田变高产田。今年,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的示范点也增至100个。

“今年,我们成立了技术推广团队,不定期和农业部门专家调研水稻生长情况,了解种植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精细化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蔡哲说。(李钦

关键期咋管理,听专家咋说

调研地: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巩店镇大张寨村

调研目标:小麦抽穗扬花管理

4月17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巩店镇大张寨村鑫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忙着给小麦喷药。

“现在是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气象预报说近期会有降雨过程,今天喷施第一遍药,过几天等天气晴好,我们再组织第二次喷药,这样效果会更好。”巩店镇党委副书记李东华一边盯着正在喷药的无人机,一边和前来调研的县气象局副局长刘国锋说。

在4月中下旬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期,省农业气象中心、利辛县气象局农气人员随同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麦田,为农户现场讲解小麦赤霉病防治知识。在大张寨村,正碰到巩店镇组织的第一次统一飞防作业。

“小麦就怕病虫害,3月31日,我在‘惠农气象’平台上看到4月2日夜里到3日有大到暴雨,小麦锈病容易滋生。有了政府组织的两次统一飞防,我们就省心多了。”合作社负责人巩彬对刘国锋说。

安徽省农气人员在实地察看小麦苗情。张晶 摄影

在巩彬看来,小麦产量受生长后期的天气影响较大,收割期间对气象的需求则更为精细。“去年5月29日下午5点,我在‘惠农气象’上看到有大雨的消息,我的50亩小麦刚刚收割完,还在晾晒,就赶紧盖上一层塑料布,忙完看看表都凌晨3点了。5点那会儿,雨真大,现在想想都后怕啊。”巩彬颇为感激地说。

这次,农业气象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来到田间调研,正是为解决种植户的实际问题而来。针对种植户急需解决的如何预防病虫害、有了病虫害怎么治、什么时候治等问题,专家现场一一解答。

“气象信息非常给力,科技特派员经常下田指导,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加上今年政府实行统一飞防,给我们种植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巩彬看着李东华和刘国锋说。今年,巩彬增加了500亩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

巩彬是个多面手,鑫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有小麦,还种植翠冠梨树和香椿树。巩彬觉得,同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种植果树更离不开气象的帮助,尤其是施肥,必须充分考虑气象条件。

“喷施叶面肥,果树一般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吸收,如果这段时间出现降雨,尤其是大雨,基本就白喷了。500亩翠冠梨树,每亩肥料成本近50元,单次施肥成本就高达两万多元,气象信息帮我们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 巩彬说,每次施肥、打药前,必定先咨询县气象局专家,确定两三个小时内不下雨才打药。

巩店镇种植香椿的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香椿之乡”。2012年,巩彬回乡创业,开始种植香椿树。“巩店镇的香椿口感好,好的气候条件也有‘功劳’。”巩彬抓住省农业气象中心专家下农田的机会,咨询申报“安徽气候好产品”事宜,打算挖掘巩店香椿的附加值。(孙毅博 岳伟 刘春雨 王兵

粮田“变”良田 专家来帮忙

调研地: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普满乡板贝村

调研目标:水稻移栽

4月20日,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普满乡板贝村,农机耕作的轰鸣声中,农户忙着锄地、插秧、灌水,一派繁忙景象。见到县气象局和农业农村局的专家组以及他们带来的《郴州市农业气象情报》,板贝村党支部书记雷英华高兴地说:“自从有了专家‘坐诊’,村里流转土地种植水稻更有底气了,村干部推进粮食生产也更有积极性,农户既增产又增收。”

“气象专家说,移栽秧苗要避开强降水。昨天一直在下雨,今天一转晴,大家便早早赶到农田插秧。”不远处,农户雷三圣正在移栽水稻秧苗。

“三圣,你的田埂被暴雨冲塌了,秧苗也被淋得东倒西歪,得赶紧修修田埂,扶正秧苗。”望着被暴雨侵袭过的农田,嘉禾县气象局局长刘素平顾不上泥泞,直接脱下鞋袜,撸起裤腿一脚踏进田里,帮助雷三圣整理秧苗、加固田埂。

湖南郴州农气专家在进行水稻移栽现场指导。孙姣 摄影

“老雷,你这田里三叶一心的秧苗较多,暂时别着急手工插苗,不然容易导致后期秧苗存活率降低。”在田地的另一头,农业专家刘礼朋分析说,“机插秧苗控制在三叶一心前后,人工插秧时间要稍微晚点,可在四叶一心前后移栽,这样苗子才会长得好、卖得俏。”

听到专家这么说,雷三圣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儿,转而去扶正被雨水冲歪了的秧苗。

3月下旬,受连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早稻种子催芽时间长,有的还出现了绵腐病。出苗后,秧苗生长缓慢,甚至有发黄和白化苗的现象。对此,嘉禾县气象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来到板贝村,将科技“套餐”送到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户解决“疑难杂症”。同时,针对农民朋友可能遇到的问题,湖南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打造了直通式综合为农气象服务平台——“天帮忙”App,有“专属客服”和一对一在线指导。

普满乡逸香烟粮合作社成员雷平根据“天帮忙”App的指导,育秧时特意加大秧苗种植密度,提升室内小拱棚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并适当用药施肥,实现了秧苗零病害、零白苗。

“没想到,自从下载了‘天帮忙’App,遇到问题还真有‘天帮忙’。”雷平乐呵呵地说,“要想‘米袋子’变重,‘钱袋子’变鼓,还得靠气象专家的‘黑科技’。现在,我光靠种植水稻在家就能实现年增收5万余元。”

郴州嘉禾,素有“千年禾仓”的美誉。作为全国万亩优质高产水稻连片示范区、湖南省军队供粮基地,嘉禾县普满乡巧借气象科技赋能智慧农耕的东风,完成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再到“和天强农”的三级跳。2022年,当地水稻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产量超过9000吨。

如今,在农气专家的双重保障下,板贝村水稻种植面积创下新高,突破1300亩,水稻亩产量上升至460公斤,实现从“粮田”到“良田”的华丽转身。(孙姣 朱敏嘉 李刘

群防群治打赢病虫害防治“战役”

调研地: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王梨庄村

调研目标:小麦条锈病防治

立夏时节,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农科院的实验田里,大片小麦长势喜人。山东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室李楠科长带队走访了多个地段,所到之处,绿油油的冬小麦进入灌浆期,没有出现明显的病变叶片。而前日收到《全市冬小麦条锈病见病面积连续五天无新增》专题报告,参与调研的菏泽市气象局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张翠英,此刻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4月中旬,菏泽市冬小麦进入抽穗开花期,但那段时间阴雨天气较多,张翠英担心阴雨天可能影响冬小麦授粉、加剧病害感染。于是,她联系市植保站,经与副站长曹秀芬沟通,确认这样的天气易导致小麦病害蔓延。张翠英坐不住了,她随后和同事来到小麦大田,调查冬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的发生情况。

山东菏泽农气专家在田间察看小麦生长情况。张粤 摄影

4月13日,在经过田间调查后,张翠英撰写了《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提出部分农田相对湿度较大,气象条件较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建议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4月16日,菏泽市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市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批示意见》,要求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强化部门间会商研判,及时精准发布预报预警。4月17日,菏泽市形成小麦条锈病日报告制度。当日报告,全市已有3个县区发现零星病叶或发病中心。19日,菏泽市已先后有7个县区发现零星病叶或发病中心。

看到当日报告,张翠英心急如焚。4月19日,结合菏泽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预报》指导意见,她立即联系植保部门,提醒冬小麦要尽快群防群治,扎实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当日,张翠英来到牡丹区黄堽镇王梨庄村,仔细察看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她欣喜地看到,随着群众科学防范意识增强,除了零星地块,大部分地块没有发现病叶。

5月1日,小麦条锈病防控得力,工作情况日报告显示病变区面积无新增。但接下来的几天,菏泽市有一次明显的降水和大风天气过程,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蔓延有利。张翠英再次与曹秀芬沟通,建议加强普查和防治,严防扩散和蔓延。

由于防御措施得当,5月5日,全市小麦条锈病见病面积连续五天无新增,实施“一喷三防”的农田累计达440万亩。次日,当山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李楠带着胡元春、李春光、李瑞英以及张翠英调查走访时,看到灌浆期的小麦长势喜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小麦病变叶片,这次条锈病“战役”才算告一段落。

对张翠英来说,类似的下农田调研活动已是常事。2021年,菏泽全年累计降水量达到罕见的1135.1毫米,农田积水无法短时排出,多个地块积水较多。9月,夏玉米成熟但无法收获腾茬,导致冬小麦播期普遍推迟。张翠英多次深入大田调查,不断与农业农村部门的相关科室会商,提出11月中下旬前播种的小麦仍可获得一定积温,建议早翻地、散墒,增加播种量播种晚茬麦。经过“抢”天播种,2022年,全市冬小麦平均单产为441.64公斤,较2021年还略有增加。(王思雯 樊景豪

南果北栽”俏枝头

调研地:河北省磁县讲武城镇南白道村

调研目标:火龙果长势

“春季气温攀升较快,要注意通风,超过30℃就会影响火龙果的生长,另外春季大风天气多,要随时关注预报预警。”5月10日,河北省磁县气象局农业气象人员焦学军和往常一样,来到“玫瑰红”火龙果种植基地调研,并和正在大棚内浇水的村民交谈起来。

走进磁县讲武城镇南白道村,“南果北栽”在这里喜获丰收——整齐的支架上,一个个颜色鲜艳、硕大饱满的火龙果倒垂着,枝条相互缠绕,枝叶翠绿葱郁。这不仅让附近的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品尝到新鲜的南方水果,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河北磁县农气专家在察看火龙果长势。成利敏 摄影

近年来,为更好地指导果农开展科学合理的农事活动,县气象局业务人员深入种植基地,详细了解火龙果树的发育情况、果树品种、易受灾情况等详细信息,掌握低温、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对火龙果生长的具体影响,为“一村一品”果业示范村建设贡献气象力量。

“我是从2017年开始种植火龙果的,一年成熟6茬,亩产量约3000至4000斤,每年收入能达到种粮的十倍左右。”种植基地负责人赵红彬说,“这些年,多亏了气象局的农业气象专家!”

到温室大棚了解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专题气象服务产品,并结合火龙果长势情况,及时调整细化服务方案;针对大风、寒潮、低温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应急广播大喇叭等渠道,及时发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醒村民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措施……多年来,磁县气象局以需求为引领,聚焦“玫瑰红”火龙果特色气象服务,积极助力火龙果示范村建设。

为提高服务针对性,气象局与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专家联盟,定期开展农业生产联合会商,向园区、种植户提供专题气象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火龙果示范村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成利敏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