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高效安全规范推动国债项目落地见效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1月02日21:08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近年来,京津冀、东北、河南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为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近日,首批资金已经下达,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正是其重要支持领域之一。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严重威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时,党中央、国务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果断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强化包括气象灾害防御在内的防灾抗灾基础能力,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部署,也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举措。

作为国债项目涉及的部门之一,气象部门当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效、安全、规范地推动国债项目资金落地见效,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要加强规划引领,系统谋划,绘就“施工图”。气象部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现有规划和未来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对标《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大规划要求,充分考虑综合气象观测、海洋气象、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建设等现有部署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精准谋划、规范谋划一批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国债项目。

要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定好“任务书”。俗话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对气象部门而言,所谓“刀刃”,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及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重点。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债项目和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气象监测网络布局,推进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协同发展,同时夯实人才支撑,增强创新活力;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完善气象风险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聚焦粮食保丰、能源保供、交通保畅等重大部署,优化服务供给,同时加快构建与气象服务保障相辅相成的气象治理体系,提升服务效益。

要强化责任担当,抓好落实,筑牢“防火墙”。国债项目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建设成果必须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进国债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各方面,将国债项目纳入财会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纪律监督的范围,坚决防止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全覆盖、全流程;要汇聚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充分利用好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相关省份气象部门的技术优势,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形成有效实物工作量。

(责任编辑:蒋芷晴)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