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改革系列报道⑧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应势而为 提升优势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1月05日08:15

在中国气象局和辽宁省气象局指导下,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大气所”)以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改革为抓手,瞄准新定位,优化学科布局,完善激励体制机制,推进气象科技“三评”政策落实,加快提升优势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瞄准新定位 加强顶层设计

“精准定位是首要问题,它不仅决定着沈阳大气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改革方案的科学制定。”沈阳大气所所长陈力强介绍说。

为了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沈阳大气所瞄准专业院所“国家队”定位的要求,全面梳理评估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资源、人才团队建设等情况,立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气象防灾减灾三大需求,以农业与生态气象为优势学科,中高纬天气气候、环境气象为特色学科,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农业与生态气象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发挥该领域牵头引领作用等着力发展方向。

为推动沈阳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建设,辽宁省气象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携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就科技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开展广泛调研,确定了以沈阳大气所为基础、由中国气象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的沈阳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建设任务,并达成共建合作协议。

同时,在编制《沈阳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建设方案》过程中,辽宁省气象局联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重点围绕促进国省两级农业与生态科研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稳步推进改革工作。

以气象科技“三评”助推院所改革

沈阳大气所深化改革进程中,通过制定出台全省“三评”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科研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评价、科研机构平台和人才团队评估等业务导向机制,科技“三评”政策得以扎实落地。

“这场改革,不是表面上的机构重组,而是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平台基地、人才队伍等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陈力强说。

为此,沈阳大气所明确服务业务发展目标,印发《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科研支撑业务实施方案》,实施科研支持业务系列举措,即凝练3类科研成果集、建立4个融合转化工作机制、建设“3+n”科研支撑业务平台,成立业务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加强优势领域和特色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业务转化应用。

为完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沈阳大气所修订基本科研业务费、绩效奖励和收入分配等多项管理办法,强化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将解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和科技成果的业务转化情况、服务一线的实际效果作为科技评价的重要考核依据。同时,统筹科研经费,加大对业务支撑项目立项支持,将业务成果转化、参与业务工作作为科室和个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紧握指挥棒 提升改革成效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科技“三评”导向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得以显现。目前,农业干旱动态定量评估及预测预警系统等8项科研成果实现业务准入,并在全省气象部门推广;集成干旱指数监测评价平台实现业务运行,每天发布干旱监测产品,供省、市、县三级气象为农服务应用。研发的“玉米农田精细化灌溉量预报系统”和“农业干旱动态定量评估及预测预警系统”等业务系统,在2023年春季突泉县玉米生产品种选择和抗旱减灾气象服务中得到推广使用。

2023年,沈阳大气所围绕业务需求的科研立项也呈现增多之势。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立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6项;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确立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7项;在农业和生态气象优势领域以及中高纬天气气候等特色领域,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气象联合基金项目1项。

院所改革是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编制、政策等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相关机制体制的建立完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锚定目标,唯有谋定而后动,这场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张广梅 何军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